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

歲暮來清黗,區分聖與凡


作者:劉還月(本圖文有著作權,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+、臉書、部落格或任何網頁,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,分享到你的世界)

陰曆臘月送神之後到除夕前

◆歲時釋義

臘月二十四日送神之後,一直到過年之前,是家家戶戶的「大掃除」之期,是進入年期之後,最重要的辭舊迎新之俗。人們借著「塵」與「陳」諧音相同,  進入年期撣塵以「除舊佈新」,更希望借此把一切「晦氣」統統掃出門,以應人們「破舊立新」之願望。

台灣人是一個愛乾淨、整潔的民族,平常清掃房子雖然都是裡裡外外全部包括在內,但有個地方卻一直不能隨意清掃、移動,那就是供奉在案桌上的神明和神主牌位,平時若是任意擅動,怕會冒犯諸神和祖先而遭禍殃,必須要等到臘月二十四日送神返回天庭後到除夕夜前這段時間,才能搬動神像和神主牌位,徹底來個大掃除一番,以應台灣俗諺所說的:「清厝才會富。」

◆歲時緣由

台灣人過年前的「清厝」,一般稱為「清黗」或「筅黗」,也有人稱為除殘、掃塵、掃年、打塵埃、去塵穢…等。清代的諸多文獻留有許多記錄,顧祿的《清嘉錄》載:「臘將殘,擇憲書宜掃舍宇日,去庭戶塵穢。或在二十三日、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,俗稱『打塵埃』。」秦嘉謨撰《月令粹編》也載:「十二月二十四日掃屋塵,名曰『除殘』。」潘榮陛撰《帝京歲時紀勝》另載:「送灶神後,掃除祠堂舍宇。」可見得清代人清黗除殘,還是要特別選擇個好日子,俗謂二十四日或二十七日的「元力」最強,因此大都選這二日開始進行清黗。

◆歲時特色

早期的人們相當重視一年一度的「清黗」,所有的清潔器具,如:掃除、雞毛撢子或畚斗等,都要綁上紅絲帶,以示除舊年、迎新春之喜。大掃除除了將宅內外打掃清潔外,更重要的當然是清理神龕、神像、以及祖先牌位和香爐的香灰,首先耍先向神明稟告要開始「清黗」,獲得同意後才能將神明和神主牌位暫時請離案桌,以方便大掃除。只是,傳統習俗認為要請神明和祖先暫離案桌,暫放的位置只得在棟樑之內,如果在棟樑之外,神明和祖先可能會跑掉。

除了實際的清潔工作外,也有人會借著這個機會清除家中不乾淨的東西,做法是先將家中大門打開,用橘子皮加水或用檀香,把整個屋內外完全灑淨(香薰),同時口中還要唸一些吉祥話或者「妖邪遠走,紫氣東來」等咒語,如此一來家宅便可煥然一新,全家福氣常臨。

神案、神明、神主牌清理過後,還要特別清理平時絕對不可隨意移動的香爐,無論是神明爐或祖先爐,都代表傳承的香火,更是家宅興旺的表徵,因此清香爐過程中,最忌把香爐倒過來清理,謂之「倒爐」,民間相信會招致不祥,因此人們都用綁上紅絲帶的新湯匙將爐內香火掏起,然後用新篩子來篩掉雜物,並適當添加新香灰,使爐內的香灰鬆軟,以利插香,台灣人認為:「插香鬆,賺錢嘛輕鬆」。

有些人家會借著清香爐的機會,也就是神明爐內重新置放五寶或錢幣、鐵丁…等寶物,以祈添財或添丁;也有人將十二枚硬幣一正一反,在香爐底部作圓形排列,代表一年十二個月諸事順利、廣納四方財氣。

清掃工作完成後,接著要迎回神明及祖先,案前可備湯圓、時果、鮮花、清茶、蠟燭、金銀紙,全家焚香祝禱、稟明神明及祖先已經打掃完畢,恭請歸位,並擲筊請示後,確認神明及祖先都已經歸位,「清黗」乃告完成。

若是舊年之中,曾辦過喪事的人家,則必須守孝三年,因此在這三年內都不得過年節,因此自然也不得「清黗」,更不能擺年夜飯以及貼紅春聯,以免因亡者屍骨未寒,家人便歡慶過節,而被別人認為是不孝之敬之家。

很明顯的,台灣人將神案劃為平常不可動,甚至連清掃都不被允許的地方,主要是在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場域中,劃出一塊禁忌之地,再透過一年僅有的一次「清黗」,神聖化案桌上供奉的神明和祖先牌位,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那些神雖然和我們生活在一起,但我們所在的地方是凡境,神卻位於聖境,祂們的裝嚴和神聖當然是不容懷疑的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