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

臘月,逐疫迎春


作者:劉還月(本圖文有著作權,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+、臉書、部落格或任何網頁,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,分享到你的世界)

◆月令釋義

陰曆十二月,最古老的月令名為塗月,《爾雅》載:「十二月為塗。」意指舊的一年到此月塗消之意,但流傳至今的月令卻是「臘月」,據漢蔡邕《獨斷》卷上:「四代臘之別名:夏曰嘉平,殷曰清祀,周曰大蠟,漢曰臘。」

◆月令緣由

臘月的「臘」,共有三種解釋,最常見的說法是「祭名」之意,《說文解字》謂:「臘,冬至後三戌,臘祭百神。」,《說文解字》注另載:「臘,合也,合祭諸神者。」,晉宗懍撰《荊楚歲時記》則載:「臘者,逐疫迎春」;第二種解釋為「臘者同獵」,代表從山林中狩獵的禽獸,取其肉做為祭祖和祭神時的祭品,因此為「臘」;第三種說法是新舊交替之意,《隋書·禮儀誌》載:「臘者,接也」;無論上述的那一種說法,都顯示出這個月令的特色,加上這個季節中國北方冰天雪地,萬物終藏,因此在這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,才會以和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連的「臘」為月令名。

在中國的黃河流域,天地早被冰雪覆蓋的十二月,農林漁牧幾乎都沒有什麼農事可忙,在這段漫長的農閒時期,無事可幹的人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出去打獵,一方面可以多弄些食物,以避免冬季糧食的不足,更重要的是這些打來的獸肉,更可以用來祭祖敬神,慶賀新年。

無論是儲備糧食,或者為了祭神祀祖,這些狩獵而來的肉類都必須薰烤及鹽醃…等手續,以避免食物腐爛,這些在臘月時分所醃薰的肉類,也就成了「臘肉」,如今雖然一年四季皆可見到,但大多數的人都很清楚,那是中國北方特有的新年祭品與宴客食品。

◆月令特色

臘月為一年中最後的一個月份,本是瑞雪紛飛的季節,吳自牧撰《夢梁錄》載:「豪貴之家,如天降瑞雪,則開筵飲宴,如雪獅,裝雪山,以會親朋,淺斟低唱,倚玉偎香,乘騎山湖邊,看湖山雪景,瑤林瓊樹,翠峰似玉,畫亦不如。詩人才子,遇此景則以臘雪煎茶,吟詩詠曲,更唱迭和。」下雪的景致雖浪漫,卻也會造成貧困農民的生計困難,「若此月雨雪連綿,以細民不易,朝廷陽關會,給散軍民賃錢,公私放免不微。」(同前引)。

◆月令活動

位處於亞熱帶的台灣,平原地區並不容易見到冰封雪凍的景況,到是在三千公尺的高山上,經常會傳出下雪的訊息,每一次的雪訊都會吸引許多人們上山賞雪,往往成為台灣嚴冬之中,最特殊的觀光旅遊活動。

不下雪的平原地區,則進入了冬令蔬菜的採收期,台灣人種植的冬令蔬菜,並不是全部用來鮮菜上市的,其中有不少是用來醃漬成各式加工食品的,其中以鹹菜最為大宗,尤其在客家庄中,只要有暖暖的冬陽,庄頭庄尾幾乎處處可見曬鹹菜的場景。

臘月也是柑、橘類盛產的季節,這些年來,在果農不斷地努力下,柑橘的種類已不是一、二十年前的幾種而已,而是多達十幾種之多,其中還是以桶柑、蜜柑、帝王柑…等,在過年期間最受到歡迎。

沿自中國文人文雅的梅花和水仙,在台灣也頗受到大家的喜愛,並且年年準時綻放花朵。

被譽為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,每到酷寒的冬季,草木皆漸枯萎,卻在愈寒冷中,綻放出美麗的花朵,清人俞曲園在「十二月花神」中,將寒梅列為臘月的當令之花。

屬於石蒜科的水仙花,也在臘月開始綻放美麗的花卉,一直持續到第二年開春,有不少人家,喜歡在臘月買盆水仙,為年更增添些吉祥和喜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