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

中秋閤家團圓喜


陰曆八月十五日

◆歲時緣由

中秋節原本是從秋社之日演進而來的;社,祀土也。人們春天祈求土神,庇祐作物成長豐收,到了秋天收成之後,自然要準備豐盛的祭品,報答土神過去一年來的賜予,再加上秋高氣爽的氣候,月圓顯得特別美麗,因而這個時節也就成了萬物豐盈,月圓人圓的好日子。

◆歲時特色

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,是台灣民間最重要的三大節日之一,外出的人們都要趕回家裡,全家人共聚在一起,祭祀月亮,也謝謝上蒼賜給人們這一年的豐收。

傳統的中秋節,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月餅,明人田汝成撰《西湖遊覽志餘》載:「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,民間以月餅相遺,取團圓之意。」;民間故事更把月餅視為宋室亡後,各地忠臣義士約期起義,藉以傳遞「八月十五日殺韃子」信息的要角,這個故事顯然是後人附會的,卻也為月餅多了一段可談論的話題。

◆歲時活動

自古以來,台灣人都會在中秋節這一天祭祀祖先,象徵全家團圓之意,中秋祭祖,祭品可用祭過土地公或樹王公的牲醴,燒煮成菜碗便可,同時也會用蕃薯或者芋頭,製作又圓又大,外型像個月亮一般的月光餅,除了供家人共享,更重要的是要用這種月光餅拜神明,以感謝天地諸神的庇祐,另外還要特別祭祀土地公,以酬謝土地公一年來幫忙人類看守田地的辛勞。

台灣的中秋節俗,在事前便有送月餅的「送節」之禮,而在中秋之夜,不少家庭會在院中擺月餅、瓜果、甜點等祭拜月娘。

舊時的人家:「是夜,士子遞為燕飲賞月,製大麵餅,名為中秋節,以紅硃書一元字,用骰子擲四次以奪之,取秋闈奪元之義。山橋野店,歌吹相隨,謂之『社戲』。」(高拱乾《台灣府志》)。

˙吃水鴨公

鴨子是台灣常見的家禽,飼養的歷史相當悠久,「有田鴨傳自福建,番鴨為土產,又有土番鴨,則兩者合生者,道光中始傳入人工孵化之法,故滋育甚盛。」(連雅堂《台灣通史》)。

土番鴨又稱土生鴨,是一般最常見用來食用的菜鴨;番鴨「翎彩微異,嘴跡皆赤色」(朱景英《海東札記》),一般都來冬令進補;田鴨又稱為水鴨,肉質不佳,卻最會生蛋,一般人都視為蛋鴨。

母的水鴨是生蛋的好手,但水鴨公卻養不大,肉質又粗,完全沒有經濟效益,民間將每批水鴨孵養出來後,母鴨按正常的手續養大,公鴨養到半個月,正是最嫩的時候宰殺。

台灣的水鴨飼養與繁殖,以高雄市美濃區為最,每年陰曆七、八月間,是水鴨的繁殖期,中秋節前後,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,美濃地區的客家人慣於宰食水鴨公,為中秋節加道菜,長此以來,終成為當地中秋節最特殊的民俗食品。

◆現代人的節

中秋節為台灣年中三大節俗之一,這個節俗含有最濃厚的團圓與有情人相結合的深厚意義,自古以來便深受人們的重視。

古老的民間習俗,雖然有許多純粹只是民間的俗信,不過從這些風俗中,可以看出中秋節是一個象徵團圓與豐收的節日,人們從春天開始,忙著春耕,最期待的當然是豐富的收成,也因為中秋節含有如此豐厚的意義,自古以來便深受人們所重視。

太平洋戰後,許多舊時的中秋習俗都消失了,早些年各戶人家還以賞月、吃月餅、品文旦為中秋時節最主要的風俗,二十世紀七〇年代以降,台灣的中秋之夜,就只剩下烤肉香,各地方政府甚至還闢有烤肉專區,同時舉辦大型活動,以凝聚人氣,把原本是人們自在賞月吟風的佳節,搞成了充滿政治算計的場子,且大多數的人就因為有吃有喝,或者貪圖其他免費的贈品而樂於參加,充份顯示出現代人活得愈現代,卻愈失去自我,尤其是面對傳統節日時,由於不了解又不想去懂,只得跟著別人盲目地應景而行,也就難怪現代人過中秋,必須家家戶戶烤肉香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