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

平常買「東西」,過年辦「南北」


作者:劉還月(本圖文有著作權,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+、臉書、部落格或任何網頁,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,分享到你的世界)

陰曆臘月下旬

◆歲時釋義

自古以來,年一直是辛苦的耕作有了收成之後,而形成的慶典,因此豐厚的收獲向來是人們對年最重要的祈求,後來因社會的不斷轉型,原本生產形態的社會逐漸演變成經濟社會,為了過一個豐裕的年,也就必須採買年貨。

現代社會中,辦年貨早已成為大多數人過年之前最重要的活動,採買的時間也沒有一定,往往在年前一、二十天,便有商家大力促銷年貨,從這個時候起人們便開始陸續買起年貨來了,至於年貨的種類更是繁多,從甜食發粿到家電用品全都屬之。要辦哪些年貨,則是家庭的需要與經濟能力而定,其中最應景、最具有年味的,還是以被稱為南北貨的鮑魚、魚翅、黑棗、木耳、金針、香菇、魷魚絲、牛肉乾、臘肉、烏魚子…等,最受到人們的歡迎。

◆歲時特色

為了新年而採買的物品,都可稱為年貨,為什麼又有些年貨,又被稱為南北貨呢?

大體而言,被稱為南北貨的年貨,大多為不同地方所產的食物,而這更是漢人最早採買的年貨。

漢人對於日常生活中所需買賣的物品,大多稱之為「東西」,就如我們習慣常說的:「我去買東西」,卻少有人去探究何以平常所買的物品為「東西」?但到了過年之前,所採買的新年應景食品卻成了「南北貨」,年貨何以又稱為「南北」名之呢?

所謂的「東西」,指的是方向中的東、西方,無論是往東或往西,指的都是相同緯度的地方,既然緯度相同,所出產的物品也就大同小異,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,平常所吃、所用的當然是容易取得、價錢便宜的為主,這些產自生活周遭、容易取得的物品,用「東西」兩字來稱之,是最妥切不過的了;碰到了過年,是一年才有一次的大慶典,當然要去找一些平常吃不到的食物來給全家人加菜,這些平常吃不到的食物當然不是產於本地,而是往南或者往北才找得到的,「南北貨」之名也就因此而產生了。

看似普通的物產稱呼,卻因東西和南北所顯示的地望之別,巧妙地區分出食物的常與不常,可見自古以來,漢人便非常清楚不同的地理位置,才能產出截然不同的物產,也因為來源的不同,每一樣物產才有不一樣的價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